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患者,10個之中9個是女性,年紀主要介乎20至50歲,推算香港大概有8至10萬名患者。
正由於甲亢常發生在女性身上,身為女性務必認識甲亢的常見徵狀,有懷疑要盡快求醫。
一般人以為大頸泡即等於甲狀腺疾病,其實大頸泡的意思是指甲狀腺脹大。正常人的甲狀腺觸摸不到,肉眼也看不見,如處於懷孕期、青春期,甲狀腺或會有輕微脹大,可憑肉眼看見。
香港糖尿病專科中心主席及行政總裁周振中醫生表示,甲狀腺脹大的原因分為外科或內科的處理範疇,病人的甲狀腺有良性或惡性腫瘤,交由外科醫生處理。至於內科部分,內科醫生會診斷評估病人的甲狀腺腺體有否分泌過多或過少甲狀腺激素等,造成身體各種功能失調,廣泛產生很多不同系統的毛病。
源起:抗體疾病
甲亢由甲狀腺病態地分泌過量甲狀腺激素引起,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之一。周醫生解釋,80%以上的甲亢源於一種抗體疾病(Graves氏病),這是一種自抗免疫性疾病。病人先天體內已有遺傳因素,當受到環境因素之影響,例如生活壓力、生產後、病毒感染,會導致淋巴細胞功能異常,製造抗體,刺激甲狀腺分泌過多激素。
他又指,很多的抗體疾病以女性居多,而且不少抗體疾病之間有相互關係,例如紅斑狼瘡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患甲亢的機會較高。至於甲亢患者,患上其他抗體疾病的機會亦相對提高。
病徵;體重突然下降
甲狀腺賀爾蒙負責控制身體其他賀爾蒙,尤其是生長、新陳代謝、心臟功能、呼吸、腸胃功能及其他細胞功能,所以甲亢患者的病徵相當廣泛。「例如新陳代謝受到影響,患者會自覺怕熱、多汗、心跳加速、執筆或拿筷子時會手震、脾氣差、精神緊張、失眠、易疲倦等。」
甲亢患者的食量沒有增加卻逐漸消瘦,或吃多了卻沒有增加體重,都是由於新陳代謝加快引起。「年輕女性如體重無緣無故在一個月內下跌十數磅,不要高興,因為可能是甲亢的前兆。」
甲亢患者的腸胃蠕動加快,容易肚瀉,大便次數增多。婦女的月經少而紊亂,懷孕機會下降。甲亢會影響人的外表,如患者的頭髮變得容易脫落,部分病人更有甲狀腺腫或凸眼的情況。甲狀腺眼疾的病人因病情惡化可能出現眼皮浮腫、複視、斜視,甚至失明等。
男性患者常見徵狀
年紀較大的甲亢女患者,出現的徵狀可能不太明顯,一般主要是食慾不振、心房顫動等,有機會引致心衰竭或心臟功能下降。甲亢以女性居多,但有一種嚴重的併發症主要發生在甲亢男患者身上。「五分之一甲亢男患者併發周期性低鉀癱瘓症,他們血液中的鉀質進人肌肉而導致四肢痳痺,需要即時入院接受治療(補充鉀),不過在48小時內,患者的鉀水平可回復正常,完全康復。」
他指出,要視乎患者的甲狀腺賀爾蒙分泌速度,如上升幅度較大,可在一、兩個月內自行察覺有關徵狀。「甲狀腺賀爾蒙加快新陳代謝,令人精力旺盛,活力十足,有患者不以為意。」
亦有患者以為自己吃極也不胖,培養出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有些人以為甲亢治療令人肥胖,其實當開始接受治療後,新陳代謝率下降,所以同樣的食量會導致體重容易上升。」他強調,市民必須多認識甲亢的徵狀,並及早接受治療。
甲亢3類治療方法
過去至今,甲亢的治療方法分3類。周振中醫生解釋,醫生會因應病人個別狀況決定採用以下哪一種方法:
- 一個療程的藥物治療:適用於首次發病、年輕、病情輕微及因抗體疾病而引發甲亢的病人。先服高劑量抗甲狀腺藥物,隨後減藥,整個療程大概9至18個月。百分之三至五的病人服藥後出現皮膚痕癢、起風疹塊、關節痛等,改用其他藥物或添加抗過敏藥物可復元。嚴重副作用包括:極少數病人(大約千分之三)會有白血球下降至零或肝炎,應即時停藥,入院診治。
- 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性碘治療被吸收後,主要聚集在甲狀腺,利用其局部低放射性慢慢破壞甲狀腺組織,以減低分泌功能。適用於服藥效果不理想、年紀大、病情不穩定,伴有其他併發症,或再次病發(臨床上有-半患者停藥兩年後再次發病),患者通常只要服藥1至2次即可。但用此治療方法的病人,可能逐漸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現象,故必須定時覆診。
- 手術切除大部分甲狀腺:百分之-至二的機會傷害喉神經,以致聲音沙啞,或損害副甲狀腺,以致手術後因缺鈣而抽筋。手術後有百分之五機會再發,或變成永久性「甲減」,因此臨床上較少人採用手術治療。
甲狀腺位於頸的前端,喉結下方的內分泌器官,成年人甲狀腺重20至25克,呈蝴蝶展翅形狀,肉眼看不見。
甲亢會導至體內鈣質流失,會增加提早患上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機會。
周振中醫生表示,甲亢不被治療可能有嚴重後果,例如病人的心肌發大、心房顫動,引致心衰竭及增加中風機會。
轉載自:2018年7月30日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