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疫情持續,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均屬高危一族,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綜合過去一年多的數據研究,發現幾種人士被列為高危一族,包括年紀較大、患有長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慢性肺病、腎及肝有問題的人,發病率會較高,嚴重的要入院、於深切治療部治療以至死亡的機會亦較一般人高。
目前知道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常見病徵為發燒、乏力、乾咳及呼吸困難等。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大約20%患者病情嚴重並出現呼吸困難,高危一族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死亡率達15%
新冠患者在患病期間有機會出現繼發性感染,意指人體受新冠病毒感染後會大大削弱抵抗力,對其他致病原失去應有的抵抗能力,造成二次感染,引致嚴重併發症,加大治療難度,並增加死亡風險。
長期病患在感染後情況會較為嚴重,皆因心、血管、肝、腎等器官的功能較差;當出現繼發性感染時,各器官更需要額外加大功能,但礙於病情影響器官的抗壓性,導致抵受不住壓力,易引發出較為嚴重的病情。
根據綜合統計,住院的新冠患者中大概有10%至30%會出現繼發性感染。繼發性感染可分成兩種,一種為病毒性,例如同時感染流感病毒;另一種則為細菌性,而肺炎球菌正是其中一種引致細菌性繼發性感染的重要細菌。
肺炎球菌是一種細菌,最常引起中耳炎和肺炎兩種疾病。此細菌更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如腦膜炎、敗血症等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一些高危人士會較易感染肺炎球菌,包括嬰幼兒、長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統先天不良或後天受損人士。
根據衞生署統計,2019年約200人患上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死亡人數約30人,死亡率達15%。
糖尿患者高危
糖尿病患者對於多種傳染病均被列為高危人士,包括流感病毒、新冠肺炎、肺炎球菌等,因此應多加留意,小心提防。首先,患者需要先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血壓等等,並採取「治未病之病」的概念,在未病發前預防,對於以上數種疾病來說,接種疫苗為重要的應對手段。
肺炎球菌疫苗分為兩種,包括二十三價及十三價。
肺炎球菌像是一個大家族,所以要做到疫苗能包含許多系統用以針對不同的兄弟。事實上,二十三價疫苗已經面世幾十年,對於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保護率相當好,但對於非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保護率相對較低,抗體持續性亦較低。
至於十三價疫苗面世超過10年,對於預防侵入性及非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都非常好,廣泛的保護率亦較強且深入,因此香港衞生署及美國疾控中心對於以上提及的高危人士,均建議接種。
至於誰人適合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呢?香港衞生署建議初生嬰兒(滿6周歲)至6歲以下的兒童應按「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接種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
十三價疫苗在香港註冊約10年,並於2011年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可見基本上大部分的青年及成年人均未有接種。
綜合世界及香港衞生署指引,若閣下為高危人士,且從未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或不知自己有否曾接種的話,應先接種一針十三價疫苗,一年後再補種二十三價疫苗,正常情況下不用再補種加強劑;若曾經接種過二十三價疫苗,則應補種一針十三價疫苗。
接種肺炎球菌疫苗,特別是50歲以上的高危人士,愈早接種愈好。另外,強烈建議65歲或以上人士按指引接種十三價及二十三價疫苗,而65歲或以上不論健康或高危人士,均會獲得政府提供不同程度的補貼。
政府補貼長者
糖尿病患者在接種前必須保持血糖、血壓的狀態穩定。
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因人而異,接種後可選擇休息一兩天,觀察會否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注射的部位會有輕微紅痛、輕微發燒、肌肉痛及較疲累,絕大部分以上徵狀都會在一兩天內消失。
預防勝於治療,患者應向醫生了解,並根據指引接種相關疫苗,減低感染風險。
撰文:周振中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原文: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2836247/肺炎球菌+嚴重可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