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高血糖、血脂、血壓)及肥胖乃中風、心臟病、賢病等百病之源, 然而「三高一肥」的病情由指數定義,當患者稍覺不適,或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治未病之病可謂最佳的治療策略,是次便談談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根基—控制血脂的降膽三「識」。
第一「識」:未病先防
血脂由總膽固醇、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組成,好膽固醇有助帶走部分積存在血管內的膽固醇到肝臟代謝,而壞膽固醇則會附於血管壁積存,嚴重時可引發心肌梗塞及中風等病症。概念上,膽固醇指數沒有正常不正常,只有理想不理想,而理想值亦因人而異。風險較低的人士壞膽固醇理想水平應低於2.6 mmol/L,高危人士則應低於1.8mmol/L。
第二「識」:已病早治
膽固醇高沒有病徵,定期檢查身體及積極治療相當重要。不少患者誤解膽固醇高與飲食有莫大關係,其實人體約七成的膽固醇由自身製造,只有約三成從食物吸收。如患者一向飲食不良,改善飲食確有較大幫助,如日常飲食已屬正常,就算吃得再清亦未必有顯著效果。當發現膽固醇水平不理想,應及早求診,預防惡化及減低併發症風險。醫生會按患者情況作出專業判斷,及早為患者提供個人化的調控血脂方案。
第三「識」:既病防變
內分泌及糖尿科
香港糖尿病專科中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資料由周振中醫生提供)
過去二十年,膽固醇藥物如他汀類藥物的研發,數據反映大大減少歐美地區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然而不少患者應診時,都對藥物心存誤解,擔心其副作用,或怕服藥後造成依賴。其實這類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甚低,醫生亦會密切留意及檢測患者情況:由於藥效約一天便會隨代謝消失,我們需要每天服藥,才可長期控制病情,並非對藥物產生依賴,切勿因此諱疾忌醫。
內分泌及糖尿科
香港糖尿病專科中心主席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香港糖尿病專科中心主席
(資料由周振中醫生提供)
轉載自:2019年4月17日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