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繁忙,飲食和作息習慣不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問題並不罕見。根據食物及衞生局有關糖尿病的數字顯示,本港約有一成人口患二型糖尿病,其中65至84歲人士的患病率更達25.4%。糖尿病可導致不同的併發症,例如失明和截肢,長遠更會導致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等併發症,是本港十大致命原因之一。
糖尿可致血管疾病 影響遍及全身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周振中醫生表示,糖尿病的成因包括肥胖、缺少運動、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患者若不及早控制病情,可導致各種血管疾病(見附表)。周邊動脈病變(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是其中一種血管疾病,患者會有血管硬化、變窄或阻塞的情況。當患者的腳部出現這些情況時,因血流不順,通常走一段路後便會出現疼痛,這稱為間歇性跛行。
值得關注的是,當身體出現上述症狀,其實意味著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可能已有硬化或阻塞的情況。因此,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以防止因血管問題進一步惡化而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等併發症。
器官 | 併發症 | |
小血管疾病 | 眼睛 腎臟 | 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蛋白尿、腎臟感染、腎功能衰竭 |
大血管疾病 | 腦部 心臟及血管 足部 | 腦血管病(例如:中風) 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痬、感染 |
西洛他唑有效妤緩間歇性跛行
治療周邊動脈病變除了減低症狀,亦是為了防止因病情惡化而出現併發症。周醫生指,治療方案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改善生活習慣,然後是使用藥物;最後是施行手術,例如以搭橋手術和俗稱「通波仔」的血管成形術,疏通阻塞的血管。
藥物治療方面,周醫生指現時針對治療周邊動脈病變的藥物不多,其中以美國心臟病學會及美國心臟協會(ACC/ AHA)建議的亞士匹靈(aspirin)及西洛他唑(cilostazol)為主。西洛他唑針對治療間歇性跛行的症狀,透過舒張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合、血栓形成及血管璧增生,有效減輕周邊動脈病變的症狀及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此外,西洛他唑比亞土匹靈較少導致出血性中風及胃腸道出血等問題。周醫生提醒,選擇藥物時須衡量藥物的功效及它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良影響,按患者的病情嚴重性及健康情況而作出適當調節。
治未病之病 健康由生活習慣做起
健康是人生的重要資源,縱然周邊動脈病變的症狀可透過藥物及手術得以控制,但患者亦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戒煙、健康飲食和經常運動。減低患病風險,從而達到「治未病之病」的效果,
(資料由周振中醫生提供)
轉載自:2018年11月9日 #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