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腎/高血糖/腎衰竭/飲食/運動】隨著都市人飲食越趨西化,加上少做運動,糖尿病在本港越來越普遍,與之相關的「糖尿腎」當然亦變得更常見。有專科醫生提醒,一旦患上「糖尿腎」,腎臟內的腎小球一直受高血糖破壞,腎功能就會逐漸衰竭,且無法逆轉,故糖尿病患者必需嚴加提防。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血糖高企恐誘「糖尿腎」?醫生拆解3大藥物風險+控制方法
長期高血糖 腎小球纖維化招糖尿腎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卓力醫生解釋,「糖尿腎」亦即糖尿型慢性腎病,其形成原因是血糖長期高企,持續破壞腎臟內的腎小球,使其出現纖維化,繼而失去其應有功能,導致腎功能逐步下降;與此同時,高血糖亦會促使腎管發炎而導致纖維化,同樣會導致腎衰竭的出現。
患病年期長 血糖控制差 糖尿腎風險越高
因此,黃醫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患病年期越長,血糖控制又不理想的話,即糖化血紅素長期高於7%,甚至超過10%,患上「糖尿腎」的風險就會越高。如果患者已出現糖尿上眼、神經病變,或同時患有高血壓、膽固醇、肥胖症,患「糖尿腎」的機會也會相應提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每一至兩年便應進行一次詳細檢查,包括血液及小便檢驗,透過評估腎功能及腎小球過濾率來輔助醫生及早發現是否患有「糖尿腎」。
不同口服藥減糖尿腎風險
不過,即使確診患有「糖尿腎」,現時也有不同藥物可以延緩腎功能惡化,甚至可以減低患上「糖尿腎」的機會。黃醫生表示,以往有ACEI或ARB類藥物,不但可降低血壓,也有補腎及改善蛋白尿的效果。除此以外,過去十年亦發展出更多藥物,例如俗稱「排糖藥」的SGLT2抑制劑,既可降低血糖和體重,亦可減輕腎小球的壓力,減少患「糖尿腎」的機會。另一款稱為MRA的藥物亦有助減少腎小球發炎及纖維化的情況,長遠有助減低腎衰竭的風險。
藥物發展推陳出新,糖尿病患者亦毋需過於憂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及需要,處方適合的藥物,但每位患者的情況各有不同,對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亦因人而異,故如有任何疑問,應向主診醫生查詢。而上述提及的三款藥物的確各有不同潛在副作用,例如ACEI或ARB類藥物在服藥初期就有機會出現頭暈,建議要適時補充足夠水分;部分患者的腎功能指數亦有可能受藥物影響而上升,有機會需要調整藥量,但無論如何,患者亦不應擅自停藥。
至於SGLT2抑制劑因具有少許排水作用,故服藥後將有輕微水分流失,同樣要補充足夠水分;與此同時,由於體內過多的糖分會經尿道排走,故有機會增加尿道發炎及念珠菌感染的風險,患者應注意保持下體衛生。MRA則可能影響血鉀,患者需定時檢查血鉀水平。雖然各有不同副作用,但黃醫生提醒,一般副作用容易處理,只要有任何不適,馬上告知醫生,商討適切的處理方案便可。
除了依時用藥,黃醫生亦強調血糖、血壓及膽固醇均需妥善控制,尤其是血壓,患者應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應減少攝取鹽分、多吃不同種類的蔬菜以補充足夠維他命及電解質,穩定血壓,這些小小生活習慣上的改善均有助保護腎臟。
原文網址: https://skypost.hk/article/3714934/Sick%E5%95%8F%E8%AD%98%E7%AD%94-%E8%A1%80%E7%B3%96%E9%AB%98%E4%BC%81%E6%81%90%E8%AA%98-%E7%B3%96%E5%B0%BF%E8%85%8E-%E9%86%AB%E7%94%9F%E6%8B%86%E8%A7%A33%E5%A4%A7%E8%97%A5%E7%89%A9%E9%A2%A8%E9%9A%AA-%E6%8E%A7%E5%88%B6%E6%96%B9%E6%B3%95